香港小学正以多元方式取代传统测考,减轻学生压力
近年来,学生课业压力备受社会关注。香港多所小学陆续推行评估改革。更值得关注的是,越来越多小学正减少测验及考试次数,部分学校甚至在小一年级实现“零测考”。
多元评估方式逐步替代传统默书与考试
位于天水围的樂善堂梁銶琚書院学校(分校)在近日的记者会上宣布,将采用课堂游戏、电子学习平台及人工智能工具等新型教学方式,取代传统的中英文默书。
校长刘铁梅表示,此举旨在让学生以更自然的方式积累词汇,避免依赖短期记忆。
该校上学年每个学期在中英文科各有约8次默书。刘校长透露,从构思到实施这项改革历时半年,过程中面临来自家长和教师的不同意见。
但她强调,阅读才是学生识字的核心途径,改革是为了促进更有效的学习。

政策引导与学校实践相结合
香港教育局去年发布的《小学教育课程指引》明确提出,学校应采取循序渐进的评估方式。
指引建议小一上学期以多元化评估替代传统测验和考试,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调整纸笔评估的频率和形式。
这一政策导向已得到多所学校的积极响应。观塘区佛教慈敬学校在本学年的小一年级取消了全年全科测验及考试,二年级至六年级则取消了全年全科测验。
校长范秀琪表示,通过多元化评估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学生也能将原先用于备考的时间转移到预习、阅读等其他学习活动上。
元朗公立中学校友会小学同样在小一年级取消了全年全科测验及考试。
副校长江承殷认为,减少默书和测考确实有助于缓解学生压力:“以往考试一场接一场,现在学生有了更多喘息空间。”

教育界共识:平衡评估与学习压力
油蔴地天主教小学校长张作芳指出,当前教育界普遍关注如何减轻学生测评压力。
她认为“教学、学习、评估”三者密不可分,评估的目的在于检验教学成效,关键在于避免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各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寻找合适的评估方式。
油蔴地天主教小学(海泓道)校长陈淑仪补充道,教育界正在积极探索如何优化考核方式。
她认同减少考试能减轻学生负担,但同时强调学校仍需通过适当的评估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比如,我们可以用两次小型评估替代一次大型考试”,这种灵活的做法值得借鉴。

这一系列改革显示,香港小学教育正在积极探索更科学、更人性化的评估体系,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同时,切实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发展需求。





預約評估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