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局公布优化高中历史课程,以培养学生国民身份认同
新版《施政报告》提出完善DSE高中中国历史科与历史科的课程框架,教育局于本月3日正式公布相关修订方案。
蔡若莲表示,现行高中历史课程已实施超过16年,为适应国家与社会快速发展,优化课程将进一步加强历史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
方案强调,两科课程均着重增强近现代中国历史内容,深化学生对"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教育局表示,优化后的中国历史科旨在培育学生的爱国精神、民族情感、国家认同与家国情怀;历史科则着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国民认同与国际视野。修订后的课程计划于2027/28学年起在中四级全面实施。
中国历史课程强化国家认同教育
根据教育局高中中国历史科分为「中国古代史」与「中国现代史」两大部分,其中现代史部分新增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单元。
优化后的中国历史课程框架的必修部分不变;选修部分提供多样化的专题选择,三选一模式,建议学时建议65小时。新修订内容上强调了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内容。在当代史部分,特别要求学生"理解国家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历程,认识'一国两制'的实施及其对国家统一大业的重要意义"。
整体坚持"贯通古今",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民族融合与中外交流的历史脉络,通过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民族感情、国家认同与家国情怀。
历史课程注重世界史与中史关联
在历史课程优化方面,教育局表示必修部分将从宏观视角帮助学生建立对近现代世界史与国家发展历程的基本认知,加强世界史与国家历史的联系,理解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作用与贡献,强调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转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国民认同与全球视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新版历史课程必修与选修部分的建议学时分别为190小时与40小时。新课程同样强化了近现代中国史内容,包括新中国的发展成就,增设「 漂泊与自强:十九世纪中以来的海外华人」选修单元。同时要求学生掌握"一国两制"方针、香港回归历程及回归后参与国家建设的重要史实。
考评机制上,教育局计划增强两科考核架构的灵活性,引入更多元、客观的题型,平衡考查广度与深度。
修订后的课程将于2027/28学年在中四级全面推行,适用于2030年及以后两科的文凭试。教育局已发出意见征询表,邀请各中学于11月10日前反馈建议。